你的位置:飞艇稳赢玩法分析 > 新闻动态 > 中国芯 新力量_芯片_华苑_马凯学
中国芯 新力量_芯片_华苑_马凯学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1:58    点击次数:55

天津北方网讯:在位于滨海高新区的国家芯火双创平台,25个集成电路项目成功落地转化,也吸引了一批年轻工程师加入。从食堂餐盘,到通信卫星,一枚小小的芯片,不断突破卡脖子难题,追梦中国“芯”。

这里是滨海高新区华苑软件园,刚刚投用的智慧食堂。每个餐盘放一枚芯片,实时计算菜品重量、价格,还能算出卡路里。芯片,就是由园区一家企业自主研发的。眼下,园区已经聚集了200多家企业,自主研发国产新品,推广应用更多领域,也是园区近万名年轻工程师们的梦想。马宗琳就是其中之一,今天是周末,他们还在加班设计芯片方案,中午吃饭,大家聊得最多的,也是中国“芯”。

从追赶到让大家感到的扬眉吐气,这一路,走了9年。2016年,国家工信部启动“芯火计划”,在5年内打造10家芯火创新基地,给予亿元资金扶持。基地首选集成电路学科优势明显、产业配套比较完善的城市,而此时,在滨海高新区华苑片区附近,已经集聚了一批信创企业。

也是这这一年,在海外从事了十年芯片开发的马凯学,决定回国,到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工作,而他已经在5G基站、毫米波通信芯片等方面,积累了一定的技术,于是,市工信局联合滨海高新区,就找到马凯学商量,申报国家芯火基地。

展开剩余45%

此时,天大等高校,也培养了一批芯片领域的年轻力量。于是,由天大牵头建立芯火平台,滨海高新区拿出华苑片区软件园的两栋楼,供平台使用,重点就是孵化高校的集成电路成果,尽快转化。马凯学他们拿着7000万,购置了新设备,搭建起北方首个芯片封装中试平台和车规级检测实验室,可以对芯片进行封装和稳定性测试。马凯学带着100多名研究生、博士生,一头钻进了实验室,开始追梦中国芯。当时,正在天大读博的马宗琳,就随课题组成为第一个入住的团队,研发5G基站、物联网等领域的芯片设计。

几年间,马宗琳的创新团队,也成立了公司,他从博士生,变成了公司的技术负责人,眼下,他们正在开展通信卫星芯片研究。而马宗琳团队,从五一假期后,一天没有休息,一直在熬夜赶设计,明天就要给一家科研院所提交通信卫星芯片的设计稿,昨晚12点,又一次仔细梳理了设计图后,马宗林也走路回到旁边的高新区人才公寓,软件园里一半以上的年轻人,都住在这里。用他的话说,从工作到生活,足不出华苑。而常常往返北京沟通对接,也在华苑就能上车。(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)

发布于:北京市